当前位置:通知公告>正文

2025年校级智慧课程申报
发布者:柳军 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4-17    查看:37  次


主要工作要求如下:

各教学单位:

为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,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,推动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,切实提升课程建设质量,学校拟开展2025年校级智慧课程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
一、申报要求

1.申报课程须为已纳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,具体要求如下:

(1)课程内容无政治性、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,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,不侵犯第三方利益。

(2)课程应已建有完整的线上教学资源,具备运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各项条件。

(3)优先支持课程与数字化教材一体化建设,并融入课程实际教学。

(4)优先支持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。

(5)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和产业需求,积极建设体现学科特色、地域特色、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智慧课程,主动谋划战略新兴产业,如低空经济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智慧课程。

2.课程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,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,教学改革意识强烈,熟练掌握智慧教学工具和人工智能工具,鼓励高层次人才、教学名师主讲课程。

3.课程建设团队应年龄结构合理,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(含课程负责人),均应承担申报课程教学任务,能长期服务课程建设,承担课程内容更新、在线辅导、答疑等,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。

4.国家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必须申报,校级及以上专业至少申报1门课程。

二、建设要求

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,实现从传统“师生”交互向“师/生/机”深度交互的转变,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为学生打造更加灵活、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

1.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: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,如大模型、大数据等,对教学设计、教学内容、教学场景、教学资源、教学模式、学习方式、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改革创新,实现课程教学的智能化升级。

2.突出创新与个性化:以知识图谱、任务图谱、智能学伴、任务引擎等技术为基础,结合AI任务驱动等教学设计方案,重构课程知识体系,打造个性化智慧课程。

3.智能助教建设:利用AI工具辅助教案编写、智能备课、智能出题等,建立课程专属知识库,为教师提供高效、便捷的教学支持,减轻教师备课负担,提升备课质量。

4.智能伴学支持:以AI技术驱动个性化学习,利用智能助教、智能体协作教学、智能学研助手等工具,为学生提供伴随式学习支持。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,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,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5.学习分析与智慧教学管理:通过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,预测学习难点和易错点,协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。同时,构建学生学习画像及多维评价指标,完成学情分析、诊断和预警,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。此外,利用AI技术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度,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优化教学方法,提升课堂教学效果,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、精细化。

6.注重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:在课程建设过程中,要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,通过实践检验课程建设的成效,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,及时总结经验,持续优化课程建设方案。

三、申报程序

1.组织申报。各教学单位根据通知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申报,认真填写《苏州科技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及相关佐证材料,并于2025年5月9日前将申报材料(含佐证材料)上传至“苏州科技大学教研平台”,平台地址:http://jypt.usts.edu.cn/,无需提交纸质材料。

2.学院审核。课程所在单位负责申报材料的系统审核工作,并于2025年5月10日前将《苏州科技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EXCEL版发送至邮箱:jyk@usts.edu.cn。

3.专家评议。学校成立评议专家组,专家组对申报的智慧课程进行评议。

4.学校审定。学校教学委员会工作小组对专家组评议结果进行审定,确定立项建设的项目名单。

四、其他事项

1.学校本次共立项建设40门左右的智慧课程,其中30门由学校资助,其余由学校立项、学院资助。

2.本次立项的课程作为下一轮省级、国家级课程的培育项目,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。

3.本次立项的智慧课程采取学校与课程团队共同建设的模式,建设工作应在2025年8月前完成。

4.课程建设完成后,学校统一组织结题验收工作。

5.学校将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经费支持。

6.学校近期将召开智慧课程建设专题会议,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。

未尽事宜,请与教务处教研科联系,联系电话:69379101。

附件1:苏州科技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.docx

附件2:苏州科技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.xlsx

教务处

2025年4月16日



材料提交时间:
2025-04-17至2025-05-10
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如下,点击进入在线申报: